孙滨1,2* ,
占小登1,2* ,
林泽川1,2 ,
高志强1,2 ,
于萍1,2 ,
刘群恩1,2 ,
沈希宏1,2 ,
张迎信1,2 ,
陈代波1,2 ,
程式华1,2** ,
曹立勇1,2**
1 中国水稻研究所, 国家水稻改良中心, 杭州, 310006;
2 浙江省超级稻研究重点实验室, 杭州, 310006
* 同等贡献作者
作者 通讯作者
《分子植物育种》印刷版, 2015 年, 第 13卷, 第 1 篇
收稿日期: 2015年07月13日 接受日期: 2015年08月10日 发表日期: 2015年12月13日
2 浙江省超级稻研究重点实验室, 杭州, 310006
* 同等贡献作者
作者 通讯作者
《分子植物育种》印刷版, 2015 年, 第 13卷, 第 1 篇
收稿日期: 2015年07月13日 接受日期: 2015年08月10日 发表日期: 2015年12月13日
© 2015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
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。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,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。
摘 要
本研究利用籼稻品种Big Grain1(BG1)和粳稻品种Xiaolijing(XLJ)为亲本杂交建立的包含269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相应的分子连锁图在杭州富阳(2011)和海南陵水(2012)两个自然环境条件下,对粒形和粒重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及QTL定位分析,并对QTL上位性效应及与环境的互作进行了分析。分析表明,粒形和粒重性状间存在着相关性;QTL分析结果中共检测到34个QTL,其中与粒重性状相关的QTL有5个,与粒形性状相关的QTL有29个;它们分布在2、3、4、5、6、7和9染色体上,贡献率介于3.22%~27.24%之间;此外,还检测到2个与环境互作的QTL和9对双因子互作。
关键词
水稻;粒形;粒重; QTL定位;相关性分析